2021年的媒体融合的过程中,在技术应用与行业规范方面硕果累累,相继发布的各项法规性文件,更是为传媒业数字化建设正本清源。
2022年,随着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传媒产业在中国数字经济建设过程中将更加规范,创新向善。
智能化媒体
随着5G、超高清技术、XR、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的融合赋能,传媒产业不断向融合化、数智化方向升级,“智能化媒体”雏形渐显,同时催生出不少炫酷应用。随着媒体深度融合的不断推进,2022年将成为“智能化媒体”争相竞技的一年,各种炫酷应用令人期待。主流媒体应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建设自己的移动信息传播平台、智能化数据分析系统,为受众提供多元化服务。而AI技术在传媒行业将进一步拓展应用,通过提高媒体运营效率、降低媒体运营成本、拓展媒体业务收入等,进一步推动媒体行业的蓬勃发展。夯实技术基石,才能充分发挥“智能化媒体”的超强影响力。十四五期间,在全媒体传播和数字文化方面,则将着力推进国家、省、市、县四级融媒体中心(平台)建设,推进国家有线电视网络整合和5G一体化发展,分类采集梳理文化遗产数据,建设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这将为“智能化媒体”规范化发展打下良好的技术基础。
创新全媒产品
2021年,令人耳目一新的创新文化全媒体产品不断涌现。展望2022年,随着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的不断完善,海量的文化遗产数据将能支持创作者生产出更多的炫目的创新全媒产品。
超强技术应用
2021年被称为元宇宙元年。支撑“元宇宙”的并不是单一技术,其涵盖了AR、VR、网络游戏、社交互联网、云计算、智能穿戴、生物识别、数字孪生、光学以及音视频技术服务等,是各种技术的组合和升级。现阶段,元宇宙的扩展现实、数字孪生及区块链三个核心技术,在未来可能会形成爆发性、指数级的增长。
2022年,元宇宙的技术生态和内容生态还将处于尚未成熟时期,停留在“社交+游戏”场景应用的奠基阶段,场景入口有待拓宽,算力、平台、网络建设等构建终极元宇宙的关键技术仍需较长时间完善。
冬奥VSS数字孪生场馆模拟仿真系统采用虚拟现实、虚拟制作等技术,通过数字孪生进行奥运赛事的筹备规划与运行设计。在仿真平台生成数字孪生场馆与环境,奥运转播团队可以直接通过模拟拍摄角度选择合适的机位,工作人员和志愿者可以在虚拟场馆进行场景化的沉浸式培训。混合现实技术(MR)通过在现实场景呈现虚拟场景信息,搭起一个现实世界、虚拟世界和用户之间交互反馈的信息回路,增强了用户体验的真实感。2022年,随着冬奥会的举办、全国两会及党的二十大的召开,扩展现实技术(XR)将会在传媒行业不断创新应用。
目前,各行各业正在追逐元宇宙赛道,科技巨头公司以VR、AR等仿真科技为突破口打造“全真互联网”。2021年10月,Facebook宣布公司更名为“Meta”,将专注于转向以虚拟现实为主的新兴计算平台。腾讯、英伟达、字节跳动等科技巨头也同样投身该赛道。有人把元宇宙分为三个阶段:数字孪生、数字原生、虚实相生。在接下来相当长一段时间里,将是通过数字孪生实现构建元宇宙的第一步。展望未来,虚实融合是互联网发展的大趋势,但处于发展初期的元宇宙产业距离大规模产品化还十分遥远。另外,从现实世界拓展至虚拟世界,在伦理、垄断、算力、隐私、沉迷、知识产区等方面也需要逐步规范。随着底层技术和算力层面的核心技术演进与变化,在较长一段时间内,元宇宙将会是下一代互联网发展的目标,同时也将为“智能化媒体”的发展构建一个炫酷的虚实结合的传播环境。
技术的传播
为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强化科技支撑,科技部于2019年批准建设了4个媒体融合领域的国家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国重实验室”)。通过两年的建设,这4个实验室成绩斐然。2022年,随着媒体融合的不断深入,这4个国重实验室将会有更多的成果应用于行业实践之中。研发赛事转播的“云平台”、制作基于VR技术的让观众身临其境的话剧表演、研发虚拟的新闻播音员、用计算机探究模拟脑部深度学习能力……中国传媒大学媒体融合与传播国家重点实验室形成了媒体融合服务模式、媒体融合传播与未来形态、媒体信息智能处理、国际传播四大研究方向,并已经搭建起了人才培养、融视频生产、光明影院公益服务、媒体融合传播理论与实践、国家舆情实验室、5G NR广播实验系统六大平台,未来实验室将重点布局研究新形势下的国际传播。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超高清视音频制播呈现国家重点实验室牵头研发的8K关键系统设备,包括8K电视现场制作系统、8K电视后期编辑制作系统、8K/4K IP信号调度交换系统以及在此基础上的满足电视总控要求的控管监软件系统。这套系统将为2022年春晚和北京冬奥会8K和4K节目制作和直播提供技术支撑。
现今,4个国重实验室已成为媒体融合领域科技创新发展的引领者、传播者、践行者。相信,在2022年以及不久的将来,国家重点实验室将通过不断地规范技术标准、创新行业应用,进一步探索技术与思想、技术与艺术、技术与受众的深度融合,奋力推动“技术+艺术+思想”的融合传播。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安全内参立场,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